Saturday 9 April 2011

伯爵酒樓

如果有人問我有乜嘢事同我爸爸一生裡有淵源,我想伯爵酒樓一定位列三甲。


昔日伯爵酒樓,位於佐敦道與上海街之角位大單边,敦成大厦地下,二、三及四樓。它離我家只不過是轉過一個街口,從我家後窗看出去就可以看到它的厨房。酒樓入口係在地下左面走上去,有升降机接載茶客到三,四樓。二樓客,就對唔著,請行樓梯嘞!右手面就係伯爵餅家,做中式礼餅,尤如今日大榮華餅家之類。二樓,三樓早上六時開市而四樓就七時正。二,三樓係平民化,枱面冇枱布,剩係用一塊大玻璃,方便清理同慳番洗枱布錢,仲有痰罐個隻。四樓就比較高級,除咗有枱布外,地上有地氈,最重要係冇痰罐,D食物貴D和二,三樓係食唔到嘅!


伯爵,我記憶中,若莫係六九或七零年冬天開業。点解呢?因為爸爸同我哋係佢開張第一日早上七時剛過,天啱啱光,就上去光顧嘞。若然爸爸唔係伯爵第一個客都應該係頭五名。當日應該係假期,我哋兄弟妹唔駛返學,一行幾人,爸爸抱着小妹妹,我跟着一齊去。三哥就買埋份快報先至上、四哥都可能一齊去,但大家姐,二家姐係假日一定唔會早起。而媽媽一定做完家務先至黎。


去到入口,我最印象深刻就係見到個部長〔祥叔〕用吊筆書法係掛在牆上個紅色「嘉賓題名」牌處用白漆毛筆書上「歡迎光臨」四個大字。因為第一日開业,晚上冇賓客預定酒席是也!


昔日伯爵都算佐敦道高級酒樓。將道上傳統老式嘅地踎「雲天」,「龍如」等酒樓比了下來,有得同佢爭一日長短就係位於白加士街口近彌敦道嘅「鴻運」嘞。食物方面我最喜愛就係個籠「鮮蝦餃」。事實上,好多人都話佢「正」。第一皮薄,晶瑩通透、第二,蝦大而鮮,第三,餃內灌有高湯,餃中濕潤易入口,有多食不厭之感,閒閒地可以食一兩籠。西菜牛肉,燒賣,鮮蝦粉菓,豉椒鳳爪,排骨飯,糯米雞,荷葉飯,腸粉,春卷,咸水角,竽角等等都十分好食。六、七十年代有依D嘢食已經很豐足,絕對不能同今時今日之標準同日而語。記得一次,我同妹妹,四哥一起吃了三、四籠鮮蝦粉菓,爸爸亦很放縱我們「任食」,等到媽媽黎到發覺,一見就「駡」爸爸縱鬼壞我哋。仲有一道食物籍得一提嘅係嗰有創意嘅
「太極鴛鴦炒飯」,疍炒飯在底,上面蓋上雙色「太極」符。太極符一边係茄汁鷄絲,另外一边就用白汁蟹肉。個太極符做形別緻精巧,極盡「色香味」俱全之效。現在許多食府都用白汁蝦仁取締蟹肉啦,成本高昂之故!


講番爸爸点解可以情牽伯爵二十多年呢?皆因伯爵有班人情味濃嘅好伙計!首先介紹係四樓部長「祥叔」,原名吳錦祥,個子不高,臉上長有「二別鷄」,笑容可掬,態度誠懇,談吐温文有禮。予人親切感覺。另外一個樓面叫「奇叔」,花名「生鬼奇」,為人風趣幽默,見識廣博,最鍾意同爸爸談天說地。其他伙記有大榮、細榮、陳本、高佬信等等都係以伯爵為家,一做就係十年八載嗰隻!祥叔係開国功臣亦是末代遺孤!


爸爸每天七,八点都到伯爵,班伙記見到我爸爸就好似見到自己老板咁,一定留張大枱比佢坐,如果太忙冇留的話就幾「帶」都死掂一張比我爸爸。事關知道會越坐越多人最終坐滿。由此可見我爸爸人緣甚好同極受歡迎。我父不拘小節,貼士一定有多冇少!点心妹一定推点心過來推銷,爸爸絕冇托手踭,食唔食都會係咁意叫D。又若然厨房煑錯餐冇人要,班伙計就一定諗到攞過離比我爸爸,爸爸抱着幫得就幫嘅態度、照單全收〔其實我爸爸本着唔好晒嘅精神都會最後食晒〕。


伯爵四樓就係我爸爸的「行政辦公室」。所有親朋戚友,生意伙伴都知爸爸每天都係伯爵,所以唔駛約,自动「浦頭」就得架嘞!早上七,八時起至十時都会係四樓找到我爸爸。好多時中午飯,晚飯鵲局亦係伯爵。有乜生日喜庆亦係伯爵。


伯爵比到爸爸一份親切、融洽和尊重,爸爸就係咁「上伯爵」成為生活的一部份。一上就係二十多年。打風落雨都無阻爸爸一到的興趣。引象中,某年十号風球,風球一落,爸爸就忍不着走上去飲茶。
伯爵於九十年代初結業。結業前夕,爸爸亦特別訂下酒席賀它「榮休」。媽媽就話,厨房一定比D「食剩尾」我地食。對爸爸來講,當晚食乜嘢絕對唔重要,最重要係爸爸能見埋「他的伯爵」最後一日,臨別秋波,依依不捨。從此伯爵係爸爸心中劃上句号。


爸爸對人對事都用情專一,有情有義。我則花足幾十年才体會得到!


後記 二仟年後,在佐敦遇上奇叔,互相問好。奇叔問到爸爸,惜爸爸在九九年辭世。奇叔臉上汒然,無限唏噓。


相片 爸媽合照。相信拍於七十年代尾,爸爸或媽媽生日宴會。

3 comments:

  1. Glen,

    You look like a B size of your Dad!

    David

    ReplyDelete
  2. 當年我媽媽曾在伯爵做洗碗,唔知點解到現在仲好記得陳本的樣貌,而基本上伯爵都係我家指定飲茶之地

    ReplyDelete
  3. 看到此段文字勾起腦海無限回憶,人名大多忘了,陳本較為有印象,家住官涌,所以假期通常在伯爵飲茶,媽媽有段時間在4樓做洗碗工,轉眼四十多年

    ReplyDelete